第二届水域生态牧场建设论坛在六安成功举办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发布时间:2021-09-27 10:43
字号:

2021年9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协办,六安市科学技术局、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承办的第二届水域生态牧场建设论坛在安徽省六安市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以“现代化水域生态牧场”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步进行。来自农业农村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及相关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系统相关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系统相关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唐山海洋牧场有限公司、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120余名专家学者在现场参会,200余名专家学者在线上参会。

安徽省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传友、农业农村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处长李苗、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主管段瑞、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红生等领导在论坛开幕式致辞。论坛开幕式及报告会由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李季、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任建明、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副院长胡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学会联合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潘诚等分别主持。

论坛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丁德文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分别作了题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学学科体系简介——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例》和《生态净化渔业的由来与发展》的论坛特邀报告。

 

 

丁德文院士 云报告

 

 

桂建芳院士 云报告

论坛邀请了16位专家做主题报告,农业农村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资源养护处李苗副处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家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涛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齐占会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沈建忠教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冯巍巍研究员、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邵建强部长、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黄晓燕科长、霍邱县水产业发展中心李进村正高级工程师、唐山海洋牧场有限公司张云岭总经理、海南大学许强教授、安徽农业大学鲍传和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富超研究员、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范平博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郑守国副研究员分别做了《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探索思考》《海洋牧场3.0时代:特征与展望》《大水面生态渔业现状与发展策略》《海洋牧场脉红螺资源恢复》《碳中和与渔业碳汇的几点思考》《内陆水生态牧场建设的几点思考》《光学法水质监测仪器研制与海珍品机械化采捕技术研究》《耕湖牧鱼——千岛湖淳鱼全产业链打造和“保水渔业”实践》《水门塘历史文化》《六安霍邱养殖水域利用概述》《基于水域生态修复的祥云湾海洋牧场建设》《热带休闲旅游型海洋牧场——人海和谐的渔旅融合模式》《大水面生态增养殖、水质保护与水质调控》《海洋环境大数据在智能化海洋牧场中的应用》《水域生态牧场装备技术体系现状与趋势》和《水门塘生态环境数字可视化系统》论坛主题报告。

论坛报告重点围绕水域生态牧场构建与规范化管理、水域生态牧场与资源环境保护和养护、水域生态牧场与蓝碳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牧场与渔旅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广泛交流与研讨。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讨论热烈,论坛获得积极效果,并深受与会者好评。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水域生态牧场相关研究和建设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平台,将为水域生态牧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红生研究员做论坛总结,他指出,经过热烈交流探讨,与会代表在水域生态牧场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方面达成了共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已经进入“3.0新时代”,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水域生态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精准、智能、融合”是水域生态牧场发展方向;他强调,水域生态牧场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必须坚持理念、设备、技术和管理的现代化;坚持原创驱动、技术先导和工程实施,系统研究和突破一系列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论坛期间,与会人员还前往水门塘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