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23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科技局发布时间:2023-03-17 11:31
字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为扎实做好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总体部署安排,特制定2023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支撑性工程”,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六安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二、主要目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增长25%左右;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包括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增长30%以上;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总数达到550家;新增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家,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稳定在2500人。

三、重点任务

(一)抓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方案,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引进培育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高企后备力量。对照高企认定标准,制定市、县区培育清单,高新潜力企业和到期需重新认定的高企,进行重点辅导、精准施策,提升认定通过率,力争2023年认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70家。

2.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对接等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合作提升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规范孵化器运营管理,提高在孵企业数量和质量,遴选一批优质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常态化服务科技企业,探索科技贷、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模式,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困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做到应评尽评应入尽入,力争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家以上。

3.实施规上制造业企业“双清零”行动。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常态化征集凝练重点产业“最紧急、最紧迫”的技术难题,引导重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加强市、县区两级联动,持续做好企业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要素资源对接等服务工作,指导企业做好研发费用归集填报,确保规上企业研发经费应统尽统。排查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力争2023年,新增40家亿元以上有研发活动企业、85亿元以上有研发机构企业。

(二)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持续推进“攀亲结缘”工程,加速六安院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新引进创新创业项目团队15个、孵化引进科技型初创型企业不少于10家。发挥安徽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六安分园引领作用,引进一批企业入驻六安高新区并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抢抓合肥都市圈和上海对接六安的重大战略机遇,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建立上海-六安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机制,启动建设上海-六安对口合作项目库,力争立项对口合作项目1-2项。

2.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组织参加2023年中国(安徽)科交会,对接开展安徽省“双创汇”走进六安系列活动,促进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和资源加速向六安集聚。加快建设安徽大市场六安分市场,力争发布成果供需信息200条,挖掘发布企业技术需求20条以上,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展示对接活动不少于2场。培育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挖掘企业技术需求。

3.畅通科技要素对接渠道。常态化开展科技要素集中对接活动,市级全年开展4场左右,邀请专家教授实地走访企业20家次以上;有条件的县区围绕1-2个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专项科技要素集中对接活动。继续参与科大讯飞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召开六安专场推介会,遴选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项目在我市转化落地。

(三)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重塑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梳理评估现有存量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省级创新平台,支持条件较好的平台转建或升为省级产业研究院;对企业已建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持其转建为省企业研发中心。制定出台市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工作指引,推动企业按照有研发场地、有研发设施、有研发经费、有研发人员、有研发活动、有研发成果的标准,自建或联合共建研发机构。

2.扩容升级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制定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指引》,强化市场化运营机制和运营团队引导开发园区、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升现有孵化器、众创空间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入孵企业的招引力度加强与上海对口合作,利用G60科创走廊示范效应,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孵化器运营能力。建立孵化平台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孵化平台年度绩效评价工作。全年力争新增1家省级孵化平台,支持六安大学科技园争创国家级孵化器。

3.以升促建国家高新区。紧抓国家振兴革命老区的政策红利,积极推进六安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坚持“以升促建”原则,着力做好园区创新链布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创新平台建设等补短板工作,不断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分析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各项指标,明确责任单位,着重对高新区营业收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等主要指标进行监测和调度,努力实现争先进位。

(四)抓产业高质量发展

1.实施科技强农行动。聚焦我市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需求库”和“备选库”,优化调整科技特派员队伍,确保总数稳定在2500人左右。推动科技特派员个人服务和团队服务共同发力,鼓励高校院所牵头,围绕县域主导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建科技特派团8家以上,培育创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0家。

2.推进“双招双引”工作。聚焦5+1”产业领域,加快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省市县“一盘棋”工作格局;制定市级“双招双引”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大力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扎实做好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双招双引”工作。

3.强化科技服务民生发展。制定出台《六安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组织申报省“双碳”科技创新专项,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开展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备案工作,鼓励引导生态环保、医疗卫生、应急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养老服务、残疾人事业等民生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五)抓科技创新生态优化

1.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强化政策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向和支持方式,修订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对企业的直接奖补资金,坚持与企业效益挂钩探索在我市“5+1”主导产业链中运用科技成果转化抵押、成果价值入股等科技融资手段,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2.引育科技人才团队。围绕我市“5+1”主导产业,市、县区联动,持续推进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建立年度重点培育库,对拟申报团队开展一对一业务指导,力争2023年新增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家。鼓励支持骨干企业与海外高校院所、专家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实施外国专家项目,建立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以平台和项目凝聚外国高端人才。做好外国专家服务工作,实行外国人才签证全流程在线办理,认真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简化申报材料,优化申报流程。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科技计划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创新监管方式,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入库、抽取、淘汰机制,提升科技项目评审水平。加大科研诚信宣传、调查和惩戒工作力度。落实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要求,破除倾向。 优化科技领域四最营商环境,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

(六)抓机关服务效能提升

1.切实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始终把政治性作为第一属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决对党忠诚,增强捍卫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自觉。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住守好意识形态阵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2.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健全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党员全方位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经常性的开展廉政教育,切实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与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沟通对接,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成员参与党组会议和重大科技项目专家抽取及项目评审的全过程。坚持惩防并举,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3.持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带头反对特权思想、改进服务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深做实“一改两为五做到五提升”活动,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切实提高为企业办实事的能力。扎实开展文明创建、统一战线、依法行政、社会综治、法治宣传、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双拥创建、政务公开、电子政务、机关保密、档案管理、老干部、关工委、工会等各项工作。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