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部门预算公开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科技局发布时间:2024-02-05 09:29
字号: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部门预算

目    录

第一部分  部门/单概况

1.主要职责

2.部门预算构成

3.2024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第二部分  2024年预算报表

1.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收支总表

2.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收入总表

3.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支出总表

4.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财政拨款收支总表

5.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6.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

7.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8.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9.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基本支出总表

10.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项目支出总表

11.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政府采购支出表

12.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表

13.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14.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

第三部分  2024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1.关于2024年收支总表的说明

2.关于2024年收入总表的说明

3.关于2024年支出总表的说明

4.关于2024年财政拨款收支总表的说明

5.关于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的说明

6.关于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的说明

7.关于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的说明

8.关于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的说明

9.关于2024年项目支出表的说明

10.关于2024年政府采购支出表的说明

11.关于2024年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表的说明

12.关于2024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13.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责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六安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2019〕9号)和《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六发〔2019〕6号),市科学技术局是市政府工作部门,为正处级。市科学技术局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市委的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发展、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统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优化科研体系建设,指导科研机构改革发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承担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工作,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

(三)建立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政策措施建议,推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申报并组织和监督实施省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协调管理市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并监督实施。

(四)拟订基础研究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负责省科技奖提名工作。拟订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规划并监督实施,参与编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监督实施,牵头推进国家和省实验室建设。推动科研条件保障建设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五)编制市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并监督实施,统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和创新,牵头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示范。

(六)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务并监督实施。

(七)牵头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拟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监督实施。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发展。

(八)统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区域创新发展、科技资源合理布局和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园区建设。

(九)负责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和相关科技评估管理,指导科技评价机制改革,统筹科研诚信建设。组织实施市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指导全市科技保密工作。

(十)拟订科技对外交往与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规划、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科技人才交流。指导相关部门和县区对外科技合作与科技人才交流工作。

(十一)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拟订重点引进外国专家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外国高层次科学家、团队吸引集聚机制和重点外国专家联系服务机制。负责编制出国(境)培训计划和项目报批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十二)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政策,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组织实施科技人才计划,推动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拟订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规划、政策。

(十三)承担市国防科技动员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五)职能转变。围绕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科研诚信建设。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减少科技计划项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和资源配置“碎片化”的现象。对一般性出国(境)培训项目和其他培训项目不再进行审批审核,由各部门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安排。对科研机构组建和调整事项不再进行审核,重在加强规划布局和绩效评价。进一步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统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市科学技术局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机关党建、效能建设、文明创建、信息管理、政务公开、电子政务、文电处理、综合治理、机关保密、依法行政、法治宣传、信访、计划生育、关工委、安全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围绕局中心工作协调安排重大问题调研,提出年度工作思路及安排建议。承担科技宣传和协调安排新闻发布会等工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和教育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指导下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局政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协调安排重要会议和活动。

(二)创新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科(重大专项办公室)。拟订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并协调实施,组织开展技术预测,承担市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运行相关工作。会同有关方面提出科技重大专项布局规划建议,审核实施计划,提出综合平衡、方案调整和相关配套政策建议,跟踪和监督实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承担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拟订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提出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和五大发展工作。拟订科研机构改革发展与布局的规划和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管理。承担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和科技评估管理相关工作,提出科技评价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建议并监督实施,开展科技项目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提出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措施建议。承担中央、省市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协调管理工作,建设管理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统筹协调政务服务中心科技窗口工作,承担科研诚信建设、科技统计、科技安全、科技保密、内部审计和相关行政权力事项的办理与组织协调工作。

(三)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承担技术转移体系工作,提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知识产权创造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推动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统筹推进长三角协同科技创新、合肥都市圈、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和产业化相关工作。拟订全市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协调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提出重大任务并监督实施。承担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区域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负责省科技奖提名工作,创新型企业申报管理,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管理登记工作。负责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指标任务落实情况监督考核等工作。统筹负责科技创新基地和条件保障能力建设。

(四)高新技术与产业化科(国防科技动员办公室)。拟订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开展重点领域技术需求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并监督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承担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和管理等工作。组织和协调工业领域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统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领域创新基地建设,协调推动科技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负责指导科技金融、科技保险、科技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组织对本地科技资源的种类、数质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研究落实地方技术资源储备工作。根据上级要求,提出装备科技动员的报告和建议,制定科技动员规划及实施预案。指导、检查本地区科技动员准备工作,做好装备、科技潜力的动员与征用。

(五)农村和社会发展科。拟订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和社会发展领域创新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提出重大任务并监督实施,推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指导农村科技进步和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负责全市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创业链工作站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推动科技扶贫工作和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生物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开展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相关领域创新基地规划布局并组织实施。

(六)对外合作和科技人才管理科。拟订科技对外交往、科技交流及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并推动落实。拟订外国专家管理办法,推动建立外国高层次科学家、团队吸引集聚机制和重点外国专家联系服务机制,承担重点外国专家服务工作。拟订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负责编制出国(境)培训计划和项目报批并组织实施。统筹招才引智、科技人才、统一战线等工作,研究提出有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政策建议,承担相关科技人才计划实施工作,推动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承担科技人才团队、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自然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等工作。

二、部门预算构成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度部门预算包括局本级预算和局属单位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预算单位共2个,具体情况见下表。

序号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1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本级

行政单位

2

六安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截至2023年12月,六安市科学技术局及局属单位实有各类人员49人,其中在职29人、离休0人、退休20人。

三、2024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增长15%左右;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包括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增长50%以上;全年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2%以上。

(一)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研发投入

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市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坚持市县(区)联动,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用足用好引导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种子变果子行动,不断推动规上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扩大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准备金制度覆盖面,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健全研发费用归集制度,做到应统尽统,提升研发投入统计数据填报质量。

2.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聚焦我市“5+1”产业布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核心技术需求,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一批行业共性瓶颈难题。组织实施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主力军、企业基础研究生力军作用,强化协同联动,遴选一批致力于解决我市产业发展瓶颈的基础性研究课题予以支持。积极争取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左右。

(二)深化院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深度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沪苏浙科技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实施“攀亲结故”工程,巩固深化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关系,切实发挥安徽工研院六安院“育苗移栽”功能;积极争取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在我市创办分支机构、研究院。紧紧抓住王祥亮博士团队入驻六安的有利契机,力争全息地球工程技术(安徽)创新中心落户六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企业出题、院所答题”,支持引导企业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为纽带,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高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难题。

4.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推进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积极参加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推进与安徽创新馆(安徽科技大市场)合作相关事宜。做好省科学技术奖申报辅导工作,支持相关申报单位遴选先进科技项目,推荐优秀科技成果。畅通科技成果对接渠道,开展“四送一服”科技要素集中对接活动2场。进一步发挥“裕科”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子基金作用,鼓励支持各县区设置创新投资基金,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前端延伸。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人才队伍,组织参与省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参与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职业资格培训。高度重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主动靠前上门服务,挖掘企业技术交易合同登记潜力,做到应登尽登、应统尽统。

(三)发挥科创引领作用,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5.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工作,不断壮大源头活水,增加高企后备力量。对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重点在规上企业、重点项目、新设立企业中,开展全面摸排、精准辅导、重点培育,建立高企培育的“梯次队伍”,挖潜力、保存量、提增量,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以上。坚持扩增量,提质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与经信、统计部门的沟通协作,不断充实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企业库。充分发挥经开区、高新区在区域创新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集聚创新资源,坚持扩容提质,争取形成产业特色更鲜明、创新驱动能力更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2%以上。

6.推动“双招双引”工作。聚焦“5+1”产业领域,推动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健全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闭环运行、扁平高效工作体系,推动形成省市县三级招引专班“一盘棋”工作格局。分别制订市级“双招双引”工作方案,根据各县区产业现状,大力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产业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构建创新科技和发展产业协同推进的格局。筹建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支持中国声谷舒城声光电产业园、六安智谷产业园招引项目落地生效。扎实做好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

7.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充实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市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到1400名左右。推深做实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工作,引导县区立足当地主导和特色优势产业,组建科技特派团,有序推进“一县一团、一团一业”。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六安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转型升级,指导裕安、叶集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舒城县积极争创省级创新型县,建设一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两强一增”行动,鼓励支持涉农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1-2家,积极开展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示范。

8.加强绿色技术和民生科技创新。引导相关企业申报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围绕“双碳”目标要求,支持企业积极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动科技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民生领域科技创新,重点加强生态环保、节水、医疗卫生、应急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养老服务、残疾人事业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9.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六安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推进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园区引进高校院所和投资机构相关资源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园区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创“一室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指导高新区加强政策统筹,进一步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高新区企业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0.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应流集团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鼓励其聚焦航空航天、核能核电、深海装备领域特殊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领域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步伐,主动参与安徽省创新联合体建设,积极培育省技术创新中心,争创省重点实验室。加强市县(区)联动,稳定运行、适度扩容,着力发展市“一室一中心”(市实验室、市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

11.提升科技孵化能力。加快孵化载体建设,鼓励我市有条件的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投资机构等创新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孵化平台。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引导孵化器逐步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孵化服务体系。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2家。坚持“提质增效”,引导现有孵化平台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和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服务器引领带动作用,加大在孵企业招引力度,不断提升孵化效能。建立孵化平台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孵化平台年度绩效评价和复审工作。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六安赛区大赛,动员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参赛,以大赛促“双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五)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强化人才支撑作用

12.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持续推进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吸引集聚一批省内外科技人才团队在六安创办领办企业,推动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力争全年新增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2家。依托院士团队高端人才智力,提升现有院士工作站创新能级。探索建立六安籍院士交流联络机制,充分发挥院士在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省市新出台的人才政策,兑现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降低成本奖励政策,做好自然科研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汇聚培育一支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2022年省科技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强化省级科普基地认定,发挥科普基地在科学普及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13.引进海外高端技术人才。组织实施外国专家项目,鼓励支持骨干企业与海外高校院所、专家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合作。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建立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重点推动安徽应流集团等龙头企业和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深化与外国专家团队之间的国际技术合作,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好外国专家服务工作,实行外国人才签证全流程在线办理,认真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简化申报材料,优化申报流程。

(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14.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引导力度,帮助企业化解难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支持安徽工研院六安院根据国家、省部署安排,对照工作方案要求,实施好承担的2项改革事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15.健全完善科研诚信监督体系。强化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诚信管理,加大科研诚信宣传、调查和惩戒工作力度。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入库、抽取、淘汰机制,提升科技项目评审水平。全面落实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要求,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

16.推深做实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科技领域“四最”营商环境,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省、市、县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深化政务公开,有效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加强科技计划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创新监管方式,逐步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监管。加强依法行政,提高政务大厅“窗口”服务水平,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机关服务效能

17.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机关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民主(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等党内生活制度,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跟随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加快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1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走深走实。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强化对权力、资源、资金集中的重点岗位及人员的监督,健全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年”工作,严控发文、办会数量。加强党员全方位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经常性的开展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纪律意识,提高法治思维。加强与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沟通对接,全力支持配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监督执纪工作。坚持惩防并举,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19.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坚决反对和纠正“四风”问题,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坚决站稳群众立场,切实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扎实做好文明创建、统一战线、依法行政、社会综治、法治宣传、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双拥创建、政务公开、电子政务、机关保密、档案管理、老干部、关工委、工会等各项工作。

第二部分  2024年部门预算表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预算表由以下14张表格构成,具体表格内容见附件。

1.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收支总表(附件表1)

2.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收入总表(附件表2)

3.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支出总表(附件表3)

4.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财政拨款收支总表(附件表4)

5.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附件表5)

6.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附件表6)

7.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附件表7)

8.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附件表8)

9.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基本支出总表(附件表9)

10.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项目支出总表(附件表10)

11.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政府采购支出表(附件表11)

12.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表(附件表12)

13.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附件表13)

14.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附件表14)

第三部分  2024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2024年收支总表的说明

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六安市科学技术局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收支总预算873.21万元,收入全部是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支出包括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住房保障支出。

二、关于2024年收入总表的说明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收入预算873.21万元,其中:本年收入873.21万元、上年结转收入0万元。

(一)本年收入873.21万元,收入全部是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873.21万元,占100%,较2023年预算增加65.04万元,增长8.0%,增长原因主要是2024年度新增工作任务。

(二)上年结转收入0万元。

三、关于2024年支出总表的说明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支出预算873.21万元,较2023年预算增加65.04万元,增长8.0%,增长原因主要是2024年度新增工作任务。其中,基本支出692.39万元,占79.3%,主要用于保障机构日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项目支出180.82万元,占20.74%,主要用于科技服务工作。

四、关于2024年财政拨款收支总表的说明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财政拨款收支预算873.21万元。收入按资金来源分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873.21万元;按资金年度分全部为本年财政拨款收入873.21万元。支出按功能分类分为:科学技术支出762.88万元,占8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69万元,占8.4%;住房保障支出36.84万元,占4.3%。

五、关于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的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拨款规模变化情况。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873.21万元,较2023年预算拨款增加65.04万元,增长8.0%,主要原因:一是2024年度新增工作任务;二是人员变动。

(二)一般公共预算拨款结构情况。

科学技术支出762.88万元,占8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69万元,占8.4%;住房保障支出36.84万元,占4.3%。

(三)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具体使用情况。

1. 科学技术支出(类)科学技术管理事务(款)行政运行(项)2024年预算315.73万元,较2023年预算增加46.79万元,增长17.4%,增长原因主要是2024年度新增工作任务。

2.科学技术支出(类)科学技术管理事务(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2024年预算139.57万元,较2023年预算增加139.57万元,增长100%,增长原因主要是2024年度新增工作任务。

3.科学技术支出(类)科学条件与服务(款)机构运行(项)2024年预算307.58万元,较2023年预算减少138.71万元,下降31.1%,下降原因主要是人员变动。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2024年预算49.13万元,较2023年预算增加0.25万元,增长0.5%,增长原因主要是人员变动。

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项)2024年预算24.56万元,较2023年预算增加23.72万元,增长2823.8%,增长原因主要是职业年金按要求实缴。

6.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2024年预算36.84万元,较2023年预算增加0.18万元,增长0.5%,增长原因主要是人员变动。

六、关于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的说明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692.3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535.77万元,公用经费156.62万元。

(一)人员经费535.77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职业年金缴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其他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医疗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对其他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二)公用经费156.62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等。

七、关于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的说明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没有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也没有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安排的支出。

八、关于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的说明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没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入,也没有使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安排的支出。

九、关于2024年项目支出表的说明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预算共安排项目支出180.82万元,较2023年预算增加29.61万元,增长19.6%,增长原因主要是2024年度新增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本年财政拨款安排180.8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180.8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安排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安排0万元),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安排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 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安排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安排0万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0万元,单位资金安排0万元。

十、关于2024年政府采购支出表的说明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预算安排政府采购支出169万元,较2023年预算增加0万元,增长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169万元,占100%。

十一、关于2024年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表的说明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没有安排政府购买服务支出。

十二、关于2024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2024年,六安市科学技术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7万元,与2023年相比持平。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5万元,公务接待费3.5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因公出国(境)费。支出预算0万元,较上年预算持平。该项经费预算根据批准的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按照规定标准安排;主要是用于因公临时出国(境)业务培训、调研考察等外事活动。经费使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预算3.5万元,与2023年相比持平,主要原因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其中:公务用车运行费3.5万元,与2023年相比持平,主要原因是按要求支出,主要用于公务用车正常运行及保险等费用。该项经费主要用于各部门公车运行维护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与2023年相比持平。

(三)公务接待费。支出预算3.5万元,与2023年相比持平,主要原因是按要求支出,用于日常保障公务活动。该项经费主要用于保障公务人员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检查指导等国内公务活动开支。经费使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严格执行市直机关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规定。

十三、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一)项目及绩效目标情况

1.“科技工作经费”项目。

(1)项目概述。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实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进科技人才、落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2)立项依据。根据单位实际工作需求安排。

(3)实施主体。六安市科学技术局(本级)。

(4)起止时间。2024年度。

(5)项目内容。通过项目实施,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实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进科技人才、落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推动科技发展。

(6)年度预算安排。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预算共安排项目支出41.45万元,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

(7)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绩效指标,总体目标是项目预期产出和效益的总体描述,绩效指标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量化。绩效指标统一按照三级设置,一级指标分为产出指标、效益指标两大类,二级指标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均属于产出指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指标、满意度指标(均属于效益指标),三级指标结合项目实际,明确具体指标和指标值。

2.“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运维经费”项目。

(1)项目概述。开展招商引资、项目申报验收和路演、产学研对接等活动,实现入孵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扩大中心影响力。

(2)立项依据。根据单位实际工作需求安排。

(3)实施主体。六安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4)起止时间。2024年度。

(5)项目内容。通过项目实施,开展入孵企业(团队)、众创空间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项目路演等活动,明确企业(团队)的入孵、毕业标准和孵化程序,实现入孵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6)年度预算安排。六安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024年预算共安排项目支出107.52万元,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

(7)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绩效指标,总体目标是项目预期产出和效益的总体描述,绩效指标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量化。绩效指标统一按照三级设置,一级指标分为产出指标、效益指标两大类,二级指标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均属于产出指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指标、满意度指标(均属于效益指标),三级指标结合项目实际,明确具体指标和指标值。

3.“维修维护经费”项目。

(1)项目概述。开展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及培训,提供中心园区范围内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设备零星维修维护,实现保障园区持续运转,扩大中心影响力。

(2)立项依据。根据市科创中心与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的合同及单位实际工作需求安排。

(3)实施主体。六安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4)起止时间。2024年度。

(5)项目内容。通过项目实施,开展中心园区范围内的水电、监控、消防等设备的维修维护,组织安全生产管理及培训,实现园区的正常运转。

(6)年度预算安排。六安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024年预算共安排项目支出31.85万元,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

(7)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绩效指标,总体目标是项目预期产出和效益的总体描述,绩效指标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量化。绩效指标统一按照三级设置,一级指标分为产出指标、效益指标两大类,二级指标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均属于产出指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指标、满意度指标(均属于效益指标),三级指标结合项目实际,明确具体指标和指标值。

(二)机关运行经费。

2024年六安市科学技术局本级1家行政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156.62万元,较2023年增加1.38万元,增长0.9%,增长主要原因是人员变动。

(三)政府采购情况。

2024年六安市科学技术局政府采购预算总额169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预算0万元、政府采购工程预算0万元、政府采购服务预算169万元。

(四)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六安市科学技术局固定资产总金额6190.28万元,较上年减少571.06万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6082.04万元、通用设备23.71万元、专用设备0.71万元、其他资产83.32万元。

单位车改后保留车辆1辆,其中:其他按照规定配备的公务用车1辆。

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有0台(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的专用设备有0台(套)。

2024年部门预算安排购置车辆0 辆,购置费0万元。

2024年部门预算安排购置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0台(套),购置费0万元;安排购置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购置费0万元。

(五)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2024年,六安市科学技术局3个项目实行了绩效目标管理,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180.8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财政拨款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年财政拨款0万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当年安排0万元和单位资金当年安排0万元。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市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入。

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指缴入财政专户、实行专项管理的教育收费收入。

三、其他收入:指除了财政拨款收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等以外的收入。

四、上年结转结余资金:指包括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转结余和单位资金结转结余的资金。

五、结转下年:指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以后年度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六、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七、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八、“三公”经费:纳入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单位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九、机关运行经费:指为保障行政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等。

附表:六安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预算报表(14张)

表一、2024年收支总表.pdf
表二、2024年收入总表.pdf
表三、2024年支出总表.pdf
表四、2024年财政拨款收支总表.pdf
表五、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pdf
表六、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pdf
表七、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pdf
表八、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pdf
表九、2024年基本支出总表.pdf
表十、2024年项目支出总表.pdf
表十一、2024年政府采购支出表.pdf
表十二、2024年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表.pdf
表十三、2024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pdf
表十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表.pdf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