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工作站系列宣传报道】攀科技高枝 促绿色发展 ——记皖西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
“这是我们的室外环境监测系统,我们把环境监测传感器部署在需要监测的区域,通过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到云平台上,在后台进行分析,即可看到它的温湿度数据。”日前,在皖西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内,该院网络工程专业负责人何富贵博士正在向记者演示如何操作他们研发的室外环境监测系统。 近年来,皖西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瞄准IT技术,深入服务大别山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引入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刘先林院士,打造“IT+GIS”融合团队,攻关绿色发展监测监管服务平台。
院士工作站负责人符茂胜教授,向记者讲述了学校建站的原因。“在校党委和市科技局的指导帮助下,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结合专业、科研基础条件,从学科专业服务对象出发,结合区位、政策、资源等优劣势,提出‘IT技术+X业务’的应用型研究方向,以现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为基础,以IT技术深入服务大别山绿色发展为落脚点,满足智慧城市、资源环境监察监管、水资源环境检测及保护、大别山地区稀有物种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及应用等领域项目的关键技术需求。为此,我校与刘院士签订建了站合作协议,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助推新型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据介绍,2017年12月18日,皖西学院获批建设安徽省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
“刘院士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人,他要求我们‘要做出实事’,这也推动我们在建站后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科研。院士工作站成立以后,我们就组建团队,搭建班子。”符茂胜告诉记者,结合皖西大别山区域特点,院士工作站梳理了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国务院、教育部、科技部、国土部、水利部、环保部、发改委等部委和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政策300余项,凝炼出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室内定位方向)、政务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北斗移动智能终端研发与服务等三个研究方向,组建了相应的科研团队。其中,围绕攻关课题绿色发展监测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完成了生态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EP大数据应用分析系统和资源监测监管系统的系统研发,并取得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目前我们的室内定位系统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中心已经部署,下一步还将进入六安市文化馆和清华大学实验室;我们的智慧书柜在金安区图书馆、六安市图书馆也都有部署;2018年至今,我们承担了院士团队的SWJD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建库系统(安徽版)研发,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明光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围绕大别山绿色发展,我们开发了绿色资源监测和监管平台,已经获得了软件著作权,目前正在将软件进行优化、升级,争取在国土空间规划平台领域有所建树。此外,我们正在跟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围绕皖西地区的水资源,正在研发水质监测的水下机器人,我们也正在与院士团队合作开发特色植物资源大数据的综合服务平台……”提到建站后种种成就,符茂胜侃侃而谈。据了解,近3年,皖西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申报获批省级科研平台3个,签订科技合作项目32项,转化科研成果11项,解决技术难题103项,申请专利106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学校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基于学校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人才储备,进一步加大对刘院士创新团队科研成果的转化研究,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培育新型地方应用型科研平台,助推新型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对于院士工作站今后的发展计划,符茂胜思路清晰,信心满满。